节镇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镇的简介:
jié zhèn
1.指节度使。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1.指节度使。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 AI解释
《节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名称,主要出现在唐宋时期。它是指由朝廷授予将领以节度使之职,使其领有一州或数州,并在这些区域拥有军事指挥权、地方治理权乃至一定程度上的财政自主权。节度使的设立初衷是加强边防,但随着时间推移,节镇成为了中央权力下压至地方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下是五个使用“节镇”的造句:
- 唐代初期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防御,朝廷任命了多个著名的节镇。
- 在五代十国时期,许多割据政权就是通过控制某一节镇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的。
- 宋朝初年为防止藩镇割据重演,实行了“更戍法”以削弱节镇的力量。
- 一位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的历史学者,曾花费多年时间研究唐代各个重要节镇的发展史及其影响。
- 在某电视剧的剧情中,主角被描述成一个年轻有为、野心勃勃的地方节镇统帅,在边疆屡建战功。
分词解释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镇
zhèn
1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2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3 安定:~静。~定。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 较大的集市:城~。村~。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8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9 时常:十年~相随。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