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顶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蓝顶子的简介:

lán dǐng zǐ
1.清代三品﹑四品官的帽顶子。亦代指三品﹑四品官职或三品﹑四品官员。

  • AI解释

词语“蓝顶子”在现代汉语中通常不作为一个独立词汇使用,它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中。在这些语境下,“蓝顶子”一般指的是清朝八旗将士的一种头饰或军帽。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清朝时期,满族人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其中“蓝顶子”是属于八旗士兵所佩戴的特殊帽子。这种帽子以蓝色为主色调,顶部较尖,象征着天安地宁、英勇无畏的精神。
  • 材质与样式:“蓝顶子”通常用布料制成,帽顶呈圆锥形或尖顶状,边缘往往镶有金线或者穗子,不仅美观也增加了实用性,如遮挡风沙。

造句:

  1. 在描述古代宫廷剧的情节中,可以说:“只见他头戴蓝顶子,身着战袍,英姿飒爽地站在那里。”
  2. 如果在文学创作中提到清朝时期的故事时,可以这样写:“随着一声令下,一群士兵迅速披上盔甲,戴上蓝色的尖顶帽子——蓝顶子,整装待发。”
  3. 在讲述历史故事或进行角色扮演时,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他虽已年迈,但依然保留着年轻时佩戴蓝顶子的习惯,每逢重要场合必戴。”
  4. 当讨论清朝军事装备时,可以这样描述:“在满洲八旗军中,蓝顶子作为标志性物品之一,是区分普通士兵与贵族将领的重要标志。”
  5. 在描述某次历史复原活动场景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这位演员真是高手,他不仅扮相相似,连那个蓝顶子都佩戴得十分到位。”

以上这些句子只是基于“蓝顶子”作为清朝八旗军装的一部分来进行的创作性使用,并不代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中,“蓝顶子”一词并不常见,更多是出现在专业历史研究或特定情境下的对话和写作中。

分词解释

lán

1 用靛青染成的颜色,晴天天空的颜色:~盈盈。蔚~。~本。~图。2 植物名,品种很多,如“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3 古同“褴”,褴褛。4 姓。

dǐng

1 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点。头~。山~。~巅。~尖。2 用头支承:~承。~天立地。3 支撑,抵住:~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门立户。4 从下面拱起:种子发芽把土~起来了。5 最,极:~好。~多。~大。6 相对着:~风。~头。7 相当,等于:一个~俩。8 担当:~班。不~事。9 代替:~罪。冒名~替。10 争辩,冲撞:~嘴。11 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两~帽子。12 到(某个时间):昨天~十二点才到家。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