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司的简介:

sì sī
1.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 2.见"四司六局"。 3.道教谓天帝的禁宫。 4.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 AI解释

词语“四司”在古代中国官制中指的是四个重要部门或机构,具体所指会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有所不同。通常,“四司”可以理解为:

  1. 御史台四司:在唐代,御史台之下设有四司,即:台院、殿院、察院、驳正院,负责监察百官,维护朝廷法纪。

  2. 尚书省四司:在汉代及以后的某些时期,尚书省内部也设有四司,通常指的是吏部、兵部、户部、礼部等负责不同事务的部门。不过,这种说法相对较少见于直接使用“四司”作为专有名词。

需要注意的是,“四司”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其具体所指可能会有所不同。

造句:

  1. 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四司,确保了朝廷内部的监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 在汉代,尚书省内部有多个部门各自负责不同事务,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吏部、兵部、户部和礼部这四个司。
  3. 据历史记载,在唐朝初期,御史台下的四司分工明确,使得监察体系更加完善。
  4. 假如朝廷内部设有“四司”,分别管理财政、军事、行政与外交事务,则可以保证各方面的政务得到妥善处理。
  5. 在古代官制中,“四司”通常指的是某些核心部门或机构,它们对于维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句子和造句展示了“四司”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应用场景。如果你有更具体的语境或者想要了解其他朝代的具体情况,请告知我!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