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之天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民之天的简介:

sì mín zhī tiān
1.见"四梵天"。

  • AI解释

在实际的文字和典籍中,并未发现“四民之天”这一具体术语或概念,可能是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根据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四民理论,“四民”通常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四大基本社会阶层:士、农、工、商。“四民”理论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群的分类和等级划分观念。

四民简介

  • :指读书人,特别是掌握儒家经典、从事教育或官僚政治的人。在传统社会中,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象征。
  • :指的是农民群体,主要负责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
  • :指的是手工业者,包括各种工匠,如建筑工人、铁匠等。
  • :指的是商人,从事商品贸易和流通。

造句

  1. 在古代社会,“士”阶层注重道德修养与文化知识的传承,认为“四民之天”中他们肩负着引领其他三个阶层的重任。
  2. 尽管传统观念强调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特的职责与地位,但在现代社会中,四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分工。
  3. 为了更好地发挥“士”的作用,在古代学校教育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德行培养以及儒家经典的学习,这体现了“四民之天”中士阶层的重要地位。
  4.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里,虽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农”、“工”、“商”三个职业领域内人们的辛勤付出,但“士”的角色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5. 从某种意义上讲,“四民之天”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社会分层体系,更是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共存及各司其职的美好愿景。

通过以上句子的使用,可以感受到四民理论在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时所承载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具体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