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掾的拼音、解释、组词
省掾的简介:
shěng/xǐng yuàn
1.中枢各省的佐治官员。
1.中枢各省的佐治官员。
- AI解释
《省掾》是古代官职名称之一,属于地方行政系统。在汉代和魏晋时期较为常见,主要指负责省级或州级行政机关中下属的一种官员。他们通常是辅助主事(如刺史、太守等)处理日常政务的助手。这些官员通常参与管理文书工作、协助决策及执行上级指令等工作。
以下是五个使用“省掾”这个词语的造句:
- 在东汉末年,刘焉担任益州牧时便设置了四个州府,并在每个州府中设立四名省掾辅佐处理政务。
- 唐代文人柳宗元曾有诗云:“省掾趋朝日,儒林散白头。”描述了省掾们早起工作的情景与知识分子的清苦生活。
- 西晋时期的杜预在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在府中设有数名精明干练的省掾协助其管理地方事务。
-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曾任命一名德才兼备之人担任颖川郡的省掾,并给予重任以帮助治理该地。
- 汉代名臣袁逢早年曾在益州任职为省掾,后因政绩突出被推荐至中央朝廷。
请注意,“省掾”这一官职在历史上的具体名称和职责可能有所差异,上述例子是基于对古代文献资料的理解进行的虚构示例。
分词解释
省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