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上不瞒下的拼音、解释、组词

瞒上不瞒下的简介: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 AI解释

词语“瞒上不瞒下”出自中国传统文化,字面意思为“对上级隐瞒情况,但不对下属隐瞒”。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管理或领导过程中的一种策略:保持上下级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和信任感,但在某些情况下出于维护团队稳定或者避免不必要的压力而选择向高层保留部分信息。这种做法强调了尊重组织结构以及维护内部和谐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 瞒上不瞒下:“瞒”字在此处有隐匿、隐瞒之意,“上”指的是上级或领导,“下”则指下属或部属。“瞒上不瞒下”意味着在某些情境中,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和稳定,领导者可能会选择对高层保留某些信息而不向全体成员公布。

造句:

  1. 在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会议上,总经理坚持“瞒上不瞒下”的原则,虽然自己将部分风险策略暂时隐匿于上级面前,但还是公开了所有相关信息给员工。
  2. 面对公司的一项重要决策,部门经理选择了“瞒上不瞒下”——向团队成员解释清楚决策背后的考量因素,并确保每一位同事都理解和支持这一决定。
  3. 虽然领导层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有所保留,但销售团队已经被告知产品上市的具体时间和主要特点。这种做法体现了公司遵循的“瞒上不瞒下”的原则。
  4. 为了促进部门间的团结协作,“瞒上不瞒下”成为了我们团队处理敏感问题时的重要指导思想——任何内部讨论和意见都向所有成员开放,而不会单独向上级汇报。
  5.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项目经理决定采取“瞒上不瞒下”的策略。他首先将现状告知了团队成员,并寻求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之后再酌情向公司高层通报进度。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瞒上不瞒下”是一种在企业管理和个人行为中广泛应用的原则,旨在平衡信息透明度与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

分词解释

mán,mén

1 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哄。隐~。~天过海。《正字通•目部》:“瞞,俗以匿情相欺為瞞。”2 〔~~〕贪爱酒色的样子。3 闭目的样子。《説文•目部》:“瞞,平目也。”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