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府的拼音、解释、组词
署府的简介:
shǔ fǔ
1.泛指官署。
1.泛指官署。
- AI解释
《署府》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地方行政机构中暂时担任或代理某个高级官员职务的地方。其中,“署”在古代汉语中有暂代、代理之意,而“府”则是指行政机关或者办公场所。“署府”的概念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官制体系中,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常用来形容地方上因正职空缺时由他人代理的机构。
详细解释
- 词义:指某个行政区域内的临时或代理性质的地方政府机关。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由于官员的流动性和职位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会出现因正职官缺而由其他官员暂代的情况。这时,代理的行政机关就被称为“署府”。
- 特点:这类机构的特点是权责通常会受到一定限制,并且在正职官员到任后,这些临时设置的角色将被撤销或替换。
造句
- 清朝时期,由于知府一职空缺已久,地方上就暂时设立了署府来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 在民国初期,一些省份的高级职务频繁更替,导致许多地区长期处于无主的状态,只能依靠设立的署府来维持基本管理。
- 历史小说中常会提到某地因正职官员离职而设署府暂代的情况。
- 署府一般只在特定时期内存在,并不作为永久性的行政机构设置。
- 虽然只是署府,但这里的官僚们依然按照正式的程序办事,丝毫没有懈怠。
通过这些句子,希望能更清晰地理解“署府”一词的应用场景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