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疏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疏的简介:
yí/wèi shū
1.亦作"遗?"。 2.犹遗表。
1.亦作"遗?"。 2.犹遗表。
- AI解释
《遗疏》,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临终前给皇帝或君主所写的劝谏、告诫性质的文书,有时也称为遗表或者遗书。这类文书往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平经历的总结、对朝廷政务的意见以及对皇族后代的期望和嘱托。
详细解释
- 词源:“遗”在此处有“留下的”意思,“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或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类似于奏章。合起来,《遗疏》即临终前给皇帝写的劝谏书。
- 用途与作用:《遗疏》通常在官员病危或即将去世时撰写,目的是为了表达个人对朝廷事务的看法、对自己的生平总结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期望,以期影响新君或者后继者的行为。
- 文体特点:虽然名为“疏”,但内容往往更加私密和恳切,有时还会包含个人的情感与希望,语言上可能更为直白。
造句
- 昔日的名臣在病榻上写下了《遗疏》,为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治理经验。
- 殿下,老臣虽风烛残年,但愿能在此生最后一刻,向陛下奉上《遗疏》以尽忠言。
- 为了国事与君心,《遗疏》中详述了治国的方略,以及对朝政改革的具体建议。
- 看到御前侍臣递上的《遗疏》,皇帝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既有感佩也有悲凉。
- 临终时,他挥笔写下了一篇《遗疏》,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的忧虑与期盼。
这样的表达不仅能够体现古代士大夫对君主忠诚的态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等价值观的一种展现。
分词解释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疏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