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知数问题的拼音、解释、组词

物不知数问题的简介:

wù bù zhī shù wèn tí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时虽已有了答案23,但它的系统解法是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给出的。大衍求一术是中国古算中最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属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

  • AI解释

《物不知数问题》详解

“物不知数问题”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注》中。该问题表述如下:若有若干物品,每7件分一组、每9件分一组或每13件分一组,都会剩下2个。请问这些物品最少有多少个?

这个问题属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范围,即在给定一些同余方程的情况下,求出满足所有条件的最小正整数解。

五个造句

  1. 在古代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著名的“物不知数问题”,并要求我们自己尝试解答。
  2. 解决“物不知数问题”需要利用中国剩余定理,这是一项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
  3. 小明对数学很感兴趣,他自学了如何用现代方法求解《九章算术》中的“物不知数问题”。
  4. 尽管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解决它却需要仔细分析和巧妙应用中国剩余定理,就像解开了一道复杂的谜题。
  5.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李华利用了“物不知数问题”的原理来解答一道难题,成功获得了满分。

这些造句展示了“物不知数问题”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概念,也是现代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shù,shǔ,shuò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2 几,几个:~人。~日。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4 命运,天命:天~。气~。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

1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目。主~。话~。~材。~旨。2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问答~。3 写上,签署:~名。~字。~壁。~诗。~辞。~跋。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