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纸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点纸节的简介:

diǎn zhǐ jié
1.犹点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文件上按指印签押。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可是……,屈杀了一个英杰。」

点纸节”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或在汉语词汇中有明确定义的传统节日或者习俗名称,因此我们需要推测其可能的含义。依据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以及常见的民俗活动,“点纸节”可能是比喻性的描述,或者是一个特定地区、社群中特有的庆祝方式。假设“点纸节”的背景是民间的一种庆祝活动,其中“点纸”可能指的是用特殊的方式在纸上绘制或书写某些吉祥语句、图案等,以祈求好运和福祉;而“节”则意味着有专门的节日时间来进行这样的活动。

因此,“点纸节”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民间庆祝活动,在这一天里人们通过在纸上创作或者写下祝福的话语或图案来表达美好祝愿,以此增加节日气氛、促进社群和谐。以下是五个可能基于这一假设构建的造句:

  1. “每逢‘点纸节’到来,社区里的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共同参与这个传统的创作活动。”

  2. “小李特别擅长书法,在‘点纸节’那天,他不仅展示了自己精湛的笔法,还教孩子们如何书写吉祥语句。”

  3. “村里的老师利用‘点纸节’的机会,组织学生一起完成一幅大型的集体画作,以此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4. “每逢‘点纸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彩笔和宣纸,在家中布置这样的活动空间,让全家人共同参与其中。”

  5. “在‘点纸节’那天晚上,村里的广场上挂满了人们亲手创作的灯笼与横幅,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请注意,以上解释及造句是基于“点纸节”可能存在的文化背景进行的推断和构建,并非来自于实际存在的传统习俗或历史记载。如果有具体的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信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描述和例子。

分词解释

diǎn

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6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7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11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12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13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14 指示,启发:指~。~拨。15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16 污:~污。~辱(使受污辱)。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18 同“ 踮 ”。

zhǐ

1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张。~币。~烟。~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醉。2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空文。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