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读山海经的简介:

dú/dòu shān hǎi jīng
组诗名。东晋陶渊明作。共十三首。抒发了作者读《穆天子传》、《山海经》等神话小说后的感慨,不少作品风格豪放。“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等句,歌颂了不甘屈服命运、勇于抗争的反抗者。

  • AI解释

读山海经》并非一个特定的词语,而是指对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组诗——《读山海经十三首》,这组诗是作者在阅读《山海经》这部古代地理、神话文献时产生的感悟与创作。这些诗歌既是对《山海经》内容的理解和感慨,也是诗人情感的流露。

详细解释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每首都相对独立,但主题统一,主要通过《山海经》中的故事、神话来表达作者的哲学思考及对自然世界的感悟。这些诗歌语言朴素平实,风格简淡,体现了作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五个造句

  1. 在闲暇之余阅读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智慧。
  2. 读山海经》中提到的一些奇异神话故事,在诗人笔下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
  3. 每当心情低落时,翻阅《读山海经》,那些关于自然的赞美和超脱的思想总能带给我心灵上的慰藉。
  4.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句诗激励着后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5. 诗人通过《读山海经》,不仅探讨了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更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诗句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同时也反映了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深度。

分词解释

dú,dòu

1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2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3 求学:走~。4 字的念法:~音。~破。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