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状的拼音、解释、组词

请状的简介:

qǐng zhuàng
1.请帖。

  • AI解释

请状》,在古代中国的法律用语中,指的是原告向法官或上级衙门呈递的正式请求文书。这是一种传统的诉讼形式,在封建社会中的民事、刑事案件中经常使用。它不仅是当事人表达诉求的重要文件,也是司法程序的一部分,通过详细地描述案件事实、陈述理由和请求,以期达到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的目的。

造句:

  1. 原告张三在提交了《请状》之后,法官开始仔细审查其案件详情。
  2. 在这场关于房屋归属权的官司中,《请状》成为了双方争议的关键点之一。
  3. 李四为了追讨欠款,特地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请状》,寄给了被告方所在的法院。
  4. 由于涉及复杂的法律条款,《请状》需要由专业的律师来起草和修改以确保准确性与合法性。
  5. 在古代社会中,《请状》不仅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现当事人法律意识强的表现。

请注意,“请状”一词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已经较少使用,更多地用“起诉状”或“诉状”等词汇代替。上述例子基于传统语境进行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qǐng

1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3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4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zhuàng

1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2 情况,情形:~况。病~。现~。3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5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