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脓的拼音、解释、组词

肥脓的简介:

féi nóng
1.见"肥醲"。

  • AI解释

肥脓》是中医术语,指的是疮疡中积聚的浓稠、黄色或绿色的分泌物。它通常与皮肤或组织感染相关联,在中医治疗中,对于消除这些病症有其特定的方法和药物。

在中医理论里,“肥”表示这种物质比较稠厚,而“脓”则直接指出了它的性质为脓液。脓液是感染过程中细菌大量繁殖后,细胞、坏死组织等与体液混合形成的一种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及时排出或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以下是使用“肥脓”的五个造句:

  1. 由于没有及时处理伤口,导致了肥脓的形成,必须尽快就医。
  2.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外敷中药的方法帮助消除疮疡中的肥脓
  3.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患者的皮下组织中有不少肥脓需要被清理掉。
  4.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皮肤上的肿块里的肥脓逐渐消失,症状得到了缓解。
  5. 医生告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伤口处出现肥脓等感染情况。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肥脓”一词多用于医学或中医领域专业讨论中,并且通常是在描述某种疾病状态时使用。

分词解释

féi

1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马轻裘。2 土质含养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壮、丰美)。3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料。~力。4 使田地增加养分:~田。5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大。~瘦儿。

nóng

1 疮口流出来的黄白色汁液,是死亡的白血球、细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包。~胸。~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