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牢(shào-)的拼音、解释、组词

少牢(shào-)的简介:

shǎo/shào láo (shào-)
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 AI解释

《少牢》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礼仪,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含义。

【详细解释】

“少牢”是中国古代祭礼的一种,它是指在祭祀天地、祖先或神明时所用的动物牺牲。相较于“太牢”,即在仪式中使用牛、羊、猪三种牲畜,少牢仅使用其中两种:通常为羊和猪(也有说法是只使用猪),而没有牛肉。

根据《礼记·王制》等古籍记载,“少牢”主要用以祭祀四方之神或诸侯的祖庙。其规格低于“太牢”,但在古代社会中仍是非常重要的礼仪形式之一,体现了不同等级之间的祭祀差异。

【造句】

  1. 古代的礼仪制度里,少牢是最常见的祭品选择。
  2. 他希望能在家族的大厅中举行一次传统的少牢祭祀仪式。
  3.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他们遵循传统使用了少牢来进行祭拜。
  4. 少牢不仅是一种牺牲的形式,更代表着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5. 祭祀时只用了羊和猪这两种动物,这符合古代的“少牢”规定。

分词解释

shǎo,shào

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2 缺,不够:缺~。减~。3 不经常:~有。~见。4 短时间:~等。~候。~顷。5 丢,遗失:屋里~了东西。6 轻视:“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láo

1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笼。2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3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4 结实,坚固,固定:~固。~稳(❶稳妥可靠;❷物体稳定,不摇晃)。~记。~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