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市舶的简介:
shì bó
1.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2.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
1.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2.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
- AI解释
《市舶》,这个词在古代中国历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指的是专门管理对外贸易港口的官署或者机构。"市"在此是市场之意,"舶"则指船只、水运。因此,《市舶》就是管理和监督海外商船到岸进行交易的一种行政制度或机构。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早在汉代,中国就已经有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但正式称为“市舶”的名称出现在宋代。宋朝时期对外贸易频繁,“市舶”专门负责监管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并且对来华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实施管理和保护。
- 职责范围:市舶司的主要职责包括税收管理、船舶登记检验、外贸商品的质量与数量检查等,同时还要处理与外国商人的纠纷,确保贸易活动顺利进行。
造句
- 宋代的《市舶》制度在当时非常发达,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 在古代中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如广州、泉州等,设有专门的《市舶司》,负责管理和监督对外贸易活动。
- 由于宋朝政府设立的《市舶》制度较为完善,这使得海外商人愿意前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 这艘商船正驶向南宋时期的广州,《市舶》官员将在港口等待它的到来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交易。
- 通过《市舶》的制度,宋朝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同时也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