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群分的拼音、解释、组词

物以群分的简介:

wù yǐ qún fēn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

  • AI解释

《物以群分》是一个成语,出自《易经·系辞上》,原文为“物以群分,事以类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世间万物按照其属性或性质被自然地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这句话也常用来比喻人和事物都是根据其特点、属性或者共同点而聚集在一起的。

详细解释

  • 出处:《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包含了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描述。
  • 含义:成语强调了世界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自然划分。它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一种描绘,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根据兴趣、职业等不同特点聚集在一起;同样地,在自然界中,同类植物或动物也会聚集于相似的环境中。

造句

  1. 在学校里,物以群分的现象非常明显:喜欢运动的同学自然聚成一个体育小组,而爱好文学的同学则更倾向于参加读书会。
  2. 这家公司的成功在于它充分利用了物以群分的原则,将员工根据各自的专业技能和兴趣分成不同的团队进行项目合作。
  3. 城市里的社区活动也是这样,人们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成各种社团或小组。比如摄影爱好者组成了摄影俱乐部。
  4. 在一次关于环保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们按照他们关注的具体领域分为了多个小组讨论。这正是物以群分现象的一个实例。
  5. 电商平台上,商家和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品种类和消费习惯被自然地划分并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易或评价,这种模式也体现了“物以群分”的概念。

通过以上解释与造句,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物以群分》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词解释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qún

1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岛。~山。~书。~芳。~居。~落(luò)。~集。~雕。~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2 众人:~众。~情。~雄。~策~力。~威~胆。3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一~孩子。

fēn,fèn

1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5 辨别:区~。~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