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的拼音、解释、组词

烘托的简介:

hōng tuō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②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③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蓝天~着白云丨红花还要绿叶~。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例】这出戏因为配角的烘托,使主角形象更为鲜明。

1. 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如:「他的山水画,常用淡墨烘托出远山。」也作「烘衬」。

烘托》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主要指通过另一种事物或方式来突出或强调某个人、事、物的特点和意义。它常用于艺术创作、文学写作以及日常生活交流中,起到一种“映衬”、“对比”的作用。

详细解释:

  1. 艺术创作:在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烘托”指的是通过背景色彩、光影或音效的变化来增强主体形象的表现力。
  2. 文学表达:在诗歌和散文写作中,使用“烘托”技巧能够增加文章的情感深度或氛围。例如,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述来衬托人物的情绪或者事件的意义。
  3. 日常交流:在生活中,“烘托”的用法更多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通过特定的话语或情境来突出某个观点或是强调某个人物的重要作用。

造句示例:

  1. 这幅画以柔和的蓝色为背景,利用对比强烈的红色花朵进行“烘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2.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夜晚寂静街道上的虫鸣声进行细致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孤独而又略带忧郁的心情。
  3. 为了烘托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会场周围布置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海报和横幅。
  4. 歌手通过轻柔的钢琴伴奏来烘托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使之更加动人。
  5. 在描述那座古老的桥时,作者特意描写周围的山水风景,以此来烘托桥梁的历史厚重感。

这些例子展示了“烘托”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hōng

1 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箱。~手。~干(gān)。~烤。~焙。2 烧。3 衬托,渲染:~衬。~托。~染。~云托月(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tuō

1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着下巴。2 陪衬,铺垫:衬~。烘~。3 承着器物的东西:~盘。4 寄,暂放:~身,~售。~儿所。5 请求、帮助:请~。恳~。6 借故推诿躲避:推~。假~。7 依赖:~福。~庇。8 委任:~付。委~。9 压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