纚綍的拼音、解释、组词

纚綍的简介:

lí/xǐ/lǐ/sǎ fú
1.亦作"纚绋"。 2.系引棺之索。纚,通"缡"。

  • AI解释

《纚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出自古代文献。在古代汉语中,“纚綍”通常用来指悬挂或吊挂物体的绳索、织物等。具体到词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1. 意义解析: “纚”字本身较少单独使用,在这里主要作为“繫”的异体字,“綍”意为绳子或丝线。 2. 引申意义: 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关于祭祀、仪礼的记载里,“纚綍”指的是用来悬挂祭品或其他物品用的细长而结实的布帛或绳索。这种布帛或绳索通常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稳固地支撑起挂载的对象。

造句:

  1. 在古代帝王举行隆重祭祀仪式时,庙宇内外常常张挂各种色彩斑斓的纚綍,以此来装饰和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2. 周王在祭祖大典中,特命礼官准备了多条质地优良的纚綍,确保祭品能够稳固悬挂而不易掉落。
  3. 祭祀结束后,负责祭祀礼仪的人仔细地将所有悬挂物品用的纚綍一一取下,并妥善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4. 古代文人墨客在描绘宫廷祭祀场景时,常常会提到悬挂祭品所使用的纚綍,以此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庄重感。
  5. 为确保古代传统祭祀仪式的延续性和庄严性,在现代一些文化活动中也会适当采用纚綍等传统元素来营造氛围。

以上就是关于“纚綍”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示例。需要注意的是,“纚”字在日常书写和使用中并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古籍文献之中。

分词解释

lí,xǐ,lǐ,sǎ

1 绳索。2 系住。3 盛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