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籴的拼音、解释、组词

闭籴的简介:

bì dí
1.禁止籴米。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

  • AI解释

闭籴》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并非常见,但从字面结构分析,可以推断其含义。"闭"意为封闭、限制;“籴”指购买粮食或谷物。因此,《闭籴》可能指的是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对粮食的收购进行限制的行为。

解释

  1. 定义:《闭籴》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官方为了控制粮价、应对饥荒或是出于其他考量,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具体表现为对粮食购买进行限制。
  2. 背景:这种做法通常发生在粮食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较大的时候。政府或其他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来稳定市场,防止投机行为和价格过度上涨。

造句

  1. 古代每当遭遇饥荒时,统治者往往采取闭籴政策以控制粮价,保障民众生活。
  2. 在明朝中后期的某次旱灾中,朝廷为了平抑粮价,实行了严格的闭籴措施。
  3. 历史上许多朝代在面对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时,都曾尝试过《闭籴》这一策略。
  4. 闭籴》政策虽然短期内能够控制粮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和恐慌情绪蔓延。
  5. 官府为了稳定民心,在自然灾害导致粮荒的情况下紧急实施了闭籴措施。

以上是基于对“闭籴”一词的理解所作的解释及造句。请注意,“闭籴”并非正式历史术语或常用词汇,上述解释可能带有推测成分,具体含义需参考古代相关史料文献进行更准确的研究和解读。

分词解释

1 关,合:封~。~门。~合。~关锁国。~门思过。~月羞花。2 结束,停止:~会。~幕。~市。3 堵塞,不通:~气。~塞(sè)。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