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税的拼音、解释、组词

边税的简介:

biān shuì
1.为筹集边防费用而设的赋税。

  • AI解释

边税》这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某些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下,它指的是边境地区的税收。这种税收通常用于加强边防力量、维护边境安全等目的。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宋朝至清朝期间,边税的概念被广泛讨论与实践。

解释

  1. 定义边税是指设置于国界线附近征收的税费。
  2. 目的:主要用于增强国防实力和边境区域的安全建设。
  3. 来源:通常来自通过特定关税点进口或出口的商品,以及在该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商人。

造句

  1. 在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北方边防,朝廷特别增加了对进出边境商品的边税征收力度。
  2. 边税制度的实施对于维护元朝帝国东南沿海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明代为了应对北方蒙古族政权的威胁,在长城沿线设置了许多边关,并以此为基础征收了大量边税
  4. 清朝在康熙年间,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边防建设,因此也提高了该区域内的边税率。
  5. 由于边税的存在,不少商人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以覆盖增加的成本。

这些句子展示了《边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的影响。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边税”一词的具体使用可能会根据上下文有所不同或不常用。

分词解释

biān

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缘。~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疆。~界。~防。~境。~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三角形。4 旁侧,近旁:身~。~锋。5 方面:~干(gàn )~学。6 表示方位:上~。外~。7 姓。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