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节制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衣食节制法的简介:
yī/yì shí jié zhì fǎ
1. 衣食节制法,禁奢令,节俭令。
1. 衣食节制法,禁奢令,节俭令。
- AI解释
《衣食节制法》这一表述通常是指一种主张在穿衣、饮食上适度克制,不过度追求奢华和浪费的生活方式或哲学理念。它鼓励人们合理规划个人支出,注重健康与实用而非外在炫耀,并强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突出,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俭以养德”等理念相契合。
以下是对《衣食节制法》的详细解释:
1. 背景及意义
- 背景:古代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个人行为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衣食节制法》反映了当时对于适度生活的追求和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 意义:通过实践《衣食节制法》,人们不仅能够养成节约的习惯,还能提升个人品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 具体内容
- 穿衣上简约朴素:提倡穿着舒适、合身的衣服,反对过分追求时尚或奢华。
- 饮食上注重健康实用:鼓励合理膳食搭配,避免浪费食物,追求营养均衡与健康。
- 消费上量入为出:倡导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进行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
5个造句
- 小明家世代遵循《衣食节制法》,即便是过节也不会买太多不必要的物品。
- 这家餐厅采用《衣食节制法》的理念,提供分量适中的菜品和环保餐具,既满足顾客需求又减少浪费。
- 张先生一直坚持《衣食节制法》,他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方式。
- 学校开设了有关《衣食节制法》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规划个人消费。
- 李女士是一位忠实实践者,《衣食节制法》已经融入她的日常生活之中。
分词解释
衣
yī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食
shí,sì,yì
1 吃:~肉。~欲。2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