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1919- )的拼音、解释、组词
赵紫阳(1919- )的简介:
zhào zǐ yáng (1919- )
河南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4月对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助长了动乱的发展。6月被撤销职务。
河南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4月对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助长了动乱的发展。6月被撤销职务。
- AI解释
《赵紫阳(1919-)》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赵紫阳。他是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及政治局委员,同时也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详细解释
赵紫阳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种重要职务,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经历与影响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在1980年代初期,他提出的某些观点和行动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反响。
造句
- 赵紫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政治改革方面有着不凡贡献。
-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赵紫阳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 历史上对赵紫阳的评价存在争议,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 赵紫阳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关键人物之一,赵紫阳的名字经常被提及。
请注意,赵紫阳这个名字与一些敏感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讨论或争议。以上信息基于公开可获取的资料整理而成。
分词解释
赵
zhào
1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燕赵之地,泛指北方)。2 姓。
紫
zǐ
1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红。~铜。~外线。~药水。2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衣。~书(①道经;②皇帝诏书)。~诰(帝王诏令)。~台(神仙、帝王所居)。~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绶。~垣(皇宫)。~阙。~光阁。~禁城。~袍金带。3 姓。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