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落帽的拼音、解释、组词

重阳落帽的简介:

zhòng/chóng yáng luò/là mào
1.《晋书.孟嘉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叹。"后以"重阳落帽"为重阳登高,饮酒着文,风流雅兴之典。

  • AI解释

重阳落帽》,这个词语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与东晋时期的桓温、孟嘉等文人雅士的故事有关。据记载,东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一次在重阳节时,桓温等人出游赏景,在宴会上发生了“落帽”的趣事,使得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后来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典故。

重阳落帽》通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在自然风光中自由洒脱、不拘小节的情景或精神状态。它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人格独立、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趣。

造句示例:

  1. 桓温与孟嘉等人在重阳登高,饮酒赋诗,真是《重阳落帽》的绝佳写照。
  2. 在这个轻快的日子里,《重阳落帽》的精神似乎更加适合我们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
  3. 孟嘉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佳话,而《重阳落帽》也因此成为了文化中的一个标志。
  4. 为了庆祝《重阳节》,我们决定像桓温、孟嘉一样,在山上野餐,体验一番《重阳落帽》的雅趣。
  5. 这个节日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庆祝方式,《重阳落帽》的精神还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豁达洒脱的心。

以上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重阳落帽》这一典故的文化含义及其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zhòng,chó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2 程度深:~色。~病。~望。~创。3 价格高:~价收买。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7 言行不轻率:慎~。自~。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là,luò,lào

1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mào

1 盖头的东西:~子。草~。凉~。军~。礼~。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笔~儿。螺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