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山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醉倒山公的简介:

zuì dǎo/dào shān gōng
1.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 AI解释

醉倒山公”这个词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与陶渊明有关的故事中。这里,“山公”通常指东晋时期的名士、大将军山简(字季伦),他以其豪饮著称,在《世说新语》中有不少关于他的饮酒故事。据传,山简因为过于沉迷于酒,甚至喝得“醉倒”,成为了文学中的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人因酒而极度沉醉的状态。

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某些文学创作或特定的古风表达中可能会用到,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韵味。它主要表达了极度沉迷、陶醉的意思,但请注意,在日常使用中,“醉倒山公”可能被理解为一种较为夸张的说法,并非字面上的真实发生。

以下是五个包含“醉倒山公”的造句示例:

  1. 在这场诗酒会的热闹氛围下,大家都喝得微醺起来,小李更是醉倒山公,整个晚上都没醒来。
  2. 说起饮酒豪情壮志的古代名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醉倒山公”这个典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东晋时代。
  3. 虽然现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偶尔也可以来一场“醉倒山公”的酒局,放松心情,享受片刻的沉醉。
  4. 小说里的主角因为情感上的波折,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尝试喝酒,最终醉倒山公,找到了暂时的心灵慰藉。
  5. 文艺青年小张不仅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还特别喜欢引用古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聚会中经常借“醉倒山公”之名畅饮一番。

请注意,在实际运用时,“醉倒山公”更常被用作一种文学或文化上的描述,而非字面意义上的行为。

分词解释

zuì

1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汉。~鬼。~意。~拳(一种拳术,步法上突出东倒西歪的醉态)。~生梦死。~翁之意不在酒。2 沉迷,过分爱好:~心。沉~。陶~(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3 用酒泡制的:~枣。~虾。~蟹。

dǎo,dào

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