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筏子的简介:
fá zǐ
水上行驶的竹排或木排,也有用牛羊皮、橡胶等制造的。
水上行驶的竹排或木排,也有用牛羊皮、橡胶等制造的。
- AI解释
词语“筏子”是指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一种简易水上交通工具。它通常由多个竹排或木排连接而成,可以承载一定数量的人和货物,在河流中进行运输。
详细解释
- 用途:主要用于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 结构特点:由多根并列的长条状物体(如竹子或木头)横向绑扎而成,形成一个较大的浮体。筏子的设计往往考虑到了稳定性与载重量之间的平衡。
- 使用场景:在交通不便、河流众多的地区特别常见。
造句
- 古时候,人们利用简单的筏子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在江河中运送粮食和生活物资。
- 在那条蜿蜒流淌的小溪上,村民们制作出一艘结实的木筏,准备渡过湍急的水流。
- 水手们熟练地操控着大型竹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成功避开了暗礁险滩。
- 当初探险家使用的小型简易筏子,如今已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见证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 由于河流的宽度和水流的速度超过了预期,团队决定放弃原计划中的船只转而采用更加灵活简便的竹筏。
这些句子展现了“筏子”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场景与特点。
分词解释
筏
fá
1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子。竹~。皮~。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