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道两衙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科道两衙门的简介:

kē dào liǎng yá mén
1.明清时﹐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官署合称"科道两衙门"。

  • AI解释

科道两衙门》这一术语主要见于中国的古代官制中,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官署之一。它指的是负责监察和谏议职能的两个不同部门或机构——科道,其中“科”一般指御史台(包括了都察院),而“道”则特指按察司。

详细解释

  1. 御史台:古代中国最高监察机关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纠弹百官、巡视郡县、考察官吏等。后世通常指代整个御史制度或所有御史的总称。
  2. 按察司(道):是中国明清两朝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负责地方司法和行政事务的监察工作。每个省通常设立若干个“道”,每个“道”设一员按察使。

造句

  1. 明代科道两衙门对官员腐败现象展开了严厉的调查。
  2. 清朝初期,科道两衙门对于整顿吏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在古代官场上,进入御史台和按察司都是极高的荣誉,因为他们是科道两衙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国古代的科道两衙门虽然分工不同,但都肩负着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确保司法公正的社会责任。
  5. 科道两衙门的存在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权力制衡、防止腐败的深刻认识和制度设计。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科道两衙门”在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及其职责范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