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移文的简介:

yí wén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2.发移文。 3.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的省称。

  • AI解释

移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特指一种文体。它通常指的是官方或个人向某一对象发出的文字通告、警告或者声明。这种文体的特点是言辞犀利,态度坚决,多用于批评、谴责的对象,具有强烈的告诫和指责意味。

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用途:《移文》是一种古代公文形式,在文学作品中也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出现。它主要用于官方对某一特定对象(如人或组织)发出的警告性通告或者声明。

  2. 语言风格:这种文体往往辞藻华丽,用词尖锐,逻辑严谨,情感强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警示作用。

  3. 写作特点:《移文》注重措辞的艺术性与内容的深刻性。它通过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形象来达到直接而有力的效果。

造句

  1. 因为在会议上不遵守规则,他收到了一封正式的《移文》,警告其未来的不当行为。

  2. 这篇《移文》不仅表达了对对方严重错误行为的谴责,还提出了具体改正意见。

  3. 在古代,当某个官员的行为被视为不端时,《移文》常常被用作官方手段来公开批评他。

  4. 针对某些人的不当言论,《移文》往往被用来警告他们立即停止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

  5. 通过《移文》,政府能够有效地传达其立场,同时给予涉事方改正错误的机会。

分词解释

1 挪动:~交。~植。~刻(过一段时间)。~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民。迁~。转~。~樽就教(端着酒去别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2 改变,变动:~居。~易。~情(变易人的情志)。~动。潜~默化。3 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文。檄~。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