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简介:
hǎi lù/liù fēng nóng mín yùn dòng
大革命时期在广东海陆丰地区掀起的农民运动。1922年6月,彭湃在家乡广东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0月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农会--海丰县赤山约农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1923年1月正式成立海丰总农会。此后,陆丰、紫金、惠阳等县相继成立农会。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成立,参加农会的会员达六万余人,形成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广东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在广东海陆丰地区掀起的农民运动。1922年6月,彭湃在家乡广东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0月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农会--海丰县赤山约农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1923年1月正式成立海丰总农会。此后,陆丰、紫金、惠阳等县相继成立农会。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成立,参加农会的会员达六万余人,形成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广东农民运动。
- AI解释
《海陆丰农民运动》是指中国现代史中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和革命活动。这一运动发生在1920年代,特别是1923年至1927年期间,在广东省东南部的海丰、陆丰两县进行。这次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旨在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废除苛捐杂税,争取农民的政治经济权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范围内的土地革命和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详细解释
- 背景:20世纪初,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农民深受剥削与压迫。海陆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封建势力相对强盛。
- 发起者:海陆丰农民运动主要由中共早期领导人彭湃组织和领导,他通过成立农会、举办夜校等方式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并以实际行动来动员和组织当地农民。
- 主要内容与成就:
- 推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 建立了多个农民协会以及武装力量;
- 宣传新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社会意识。
造句
- 海陆丰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先声。
- 在海陆丰农民运动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革命者和领导者。
-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改变了海陆丰地区的面貌,也成为了全国范围土地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海陆丰农会的成功实践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词解释
海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陆
lù,liù
1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2 随从的样子:~~续续。3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4 〔~离〕①色彩繁杂,如“斑驳~~”;②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5 姓。
丰
fēng
1 容貌好看:~润。~腴(①身体丰满;②富裕;③丰饶)。~盈。2 风度神采:~采(亦作“风采”)。~度(美好的举止姿态,风度)。3 盛,多,大:~盛。~碑(高大的石碑,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富。~沛。~饶。4 姓。
农
nóng
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业。~田。~产。~垦。~家。~忙。~民。~妇。~奴。2 种庄稼的人:贫~。菜~。谷贱伤~。3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运
yùn
1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2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3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5 南北距离:广~百里。6 姓。
动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