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之声的拼音、解释、组词

百舌之声的简介:

bǎi shé zhī shēng
比喻唠叨、多嘴。

  • AI解释

百舌之声》这个词汇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来形容一种鸟类——百舌鸟,因其鸣叫声能够模仿多种不同的声音而得名。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但根据其描述的对象和特点,可以理解为形容某种灵活多变、善于模仿的声音特质。

详细解释

  • 百舌:指的一种鸟类,以善于模仿其他鸟的叫声闻名。
  • 之声:指的是这种鸟发出的声音,特指它能模仿多种声音的能力。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百舌之声》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能够灵活变化、善变的特点。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定义,但它往往蕴含了对于适应性强和善于模仿变化能力的赞美之意。

造句

  1. 在那个变化莫测的时代里,他如同《百舌之声》,灵活多变地应对着各种挑战。
  2. 小明学习非常认真努力,他的成绩就像《百舌之声》一样,不断地从一个台阶跃上另一个更高的台阶。
  3. 她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都能游刃有余地与人交流,就如同《百舌之声》,能够迅速适应并融入到不同环境中。
  4. 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公司决定设立一个新的部门,其成员就像《百舌之声》一样,能够快速捕捉信息并作出反应。
  5. 在多变的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具有和《百舌之声》相似的能力——它们能够模仿环境中的声音以躲避捕食者或吸引配偶。

请注意,《百舌之声》并非一个传统成语或者俗语,在实际使用时更倾向于作为一种比喻性表达方式来描述某种灵活、善变的特点。

分词解释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shé

1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2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3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4 铃或释中的锤。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