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邸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邸的简介:

wài dǐ
1.在京的诸王住宅。 2.后妃之家。

  • AI解释

外邸》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少见,现代汉语中也较少直接使用。它通常指代的是官员或其他重要人物的私人住宅或寓所,与他们的官署(即办公场所)相对。这种称谓常见于古代中国的一些典籍和文集中。

详细解释

  1. 含义外邸指的是位于城外或远离公务区域的一处住宅或住所。
  2. 用途:官员可以在那里处理私事,或是作为家属的居住地,同时也可以接待宾客、家人探访等。
  3. 文化背景:古代社会中,官署和住宅有严格的区分。在外邸,官员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个人生活态度,而不必完全被公务所限制。

造句

  1.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在《赠卫八处士》中提到,“昔别君未婚娶,儿女忽成行列。夜台无宿迹,外邸有新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外邸”,但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居住情况,间接体现了这一概念。
  2. “宋朝的张居正不仅在京城拥有官署处理政务,在城郊还建有一座外邸,用于接待宾客和处理个人事务。”
  3. “明代朱元璋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官员生活规定,要求他们不得在外邸设宴大肆庆祝,以免造成浪费。”
  4. “清代的李鸿章常常利用外邸来秘密接见外国使臣,这些会谈往往涉及外交事务的商讨。”
  5. “即便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类似于古代‘外邸’的功能区,如别墅区或高端住宅区,用以满足居民私人生活的需求。”

以上造句结合了历史背景和现代应用,旨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外邸”这个词。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