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氅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氅的简介:

wài chǎng
1.外衣,大衣。

  • AI解释

《外氅》是指古代的一种长袍,通常用于冬季保暖。它是一种披在身上的外套,多为深色或暗色调,材质可以是棉、毛、丝等,具有较好的御寒效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氅”常与文人雅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一种古典的风范和审美。

造句

  1. 春秋交替之际,他常常披一件青色的外氅,在园林中漫步。
  2. 老先生身穿一袭黑色外氅,手持折扇,一副儒雅之态。
  3. 在那个时代,男子外出时通常都会穿着一件厚重的外氅来御寒。
  4. 他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总是选择穿上那件红色外氅去访友。
  5. 那年冬天,诗人王明披着一件旧黑外氅,在湖边吟诗作对。

这些句子展示了“外氅”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和形象描绘。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