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hú)的拼音、解释、组词

回鹘(-hú)的简介:

huí hú
即“回纥”。维吾尔的古称。

  • AI解释

《回鹘(-hú)》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指的是古代居住在中国北方和西域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回鹘自公元8世纪中叶起,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曾建立过强大的汗国,并对东西方文化、宗教(尤其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回鹘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世纪左右。最初居住在蒙古高原南部,后逐渐迁徙至新疆地区。到了公元840年,由于内部分裂与外敌入侵,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摧毁。
  • 文化贡献:回鹘人在历史上以擅长商业贸易著称,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之一。他们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佛教东传至中国及其他地区。
  • 语言与宗教:回鹘语属于突厥语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回鹘文)。在宗教方面,回鹘人早期信仰萨满教,后来逐渐接受了佛教、景教等。随着历史的推进,伊斯兰教成为其主要信仰之一。

造句

  1. 回鹘汗国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2. 在唐朝时期,许多回鹘商人活跃于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3. 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大量回鹘文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4.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回鹘成为了多个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中心之一。
  5. 尽管后来逐渐衰落,但回鹘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学、宗教等领域。

分词解释

huí

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4 答复,答报:~信。~话。~绝。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