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押的拼音、解释、组词

勾押的简介:

gōu/gòu yā
1.谓在公文上批改并签字﹑盖章。

  • AI解释

《勾押》,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它主要出现在法律文书和司法程序中。它的意思是指将罪犯的名字或者案情信息在档案或记录本上做标记的行为。“勾”在这里作动词使用,有“记下、注明”的意思;而“押”,则可以理解为“案件”。这个词现在较少使用,在古文或历史文献中常见。

以下是五个包含《勾押》的造句:

  1. 在古代审案时,法官会仔细阅读文书并将相关罪犯的名字进行勾押。
  2. 朝廷命官根据举报材料对涉案人员进行了勾押,并开始进一步调查取证工作。
  3. 当年那些犯法者的名字都已经被勾押在大牢里,等待审判。
  4. 古代的司法记录中,常常能看到“勾押”二字被用来描述案件处理过程。
  5. 老一辈的学者研究古代法律时发现很多关于勾押制度的具体条款和操作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勾押》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分词解释

gōu,gò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销。~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画。~勒。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缝。4 调和使黏,调味:~芡。5 牵引,招引:~引。~通。6 停留,逗留:~留。7 摄取:~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8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股定理。

1 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画~。签~。2 把财物交给人作保证:~租。~金。~当(dàng)。典~。3 拘留:看(kān )~。拘~。~禁。4 跟随看管:~送。~运。5 同“压”,用于“押宝”、“押队”、“押韵”。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