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鄙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鄙的简介:

běi bǐ
1.北方边境地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北方边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以报孝伯之师也。」比喻偏远的地区。唐.贾岛〈酬厉玄〉诗:「我来从北鄙,子省涉西陵。」

词语“北鄙”在古代汉语中多有出现,它主要指的是北方边远地区或边境地带。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北”,指方位的北方;“鄙”,原意为边邑、乡野之地,泛指偏远的地方。因此,“北鄙”综合起来就是指北方的偏远地区。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上的含义: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北鄙”常用来指称国家或诸侯国位于北方且较为偏僻的领土。
  • 政治军事意义: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首都或者中心地带较远,往往被视为不太受重视的地方,有时也与边防、边疆治理相关联。

造句:

  1. 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扩张领土,决定攻打鲁国的北鄙之地。
  2. 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北鄙地区的资源丰富,吸引了不少商人前往贸易。
  3.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边塞和北鄙等地,以寻求灵感创作诗篇。
  4. 北鄙之地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常需要中央政府提供支持与援助。
  5. 这次朝廷的命令是加强对北方边疆的防御,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出现敌情的北鄙地区。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北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1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2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3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4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5 品质低劣:卑~。6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7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