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护府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庭都护府的简介:

běi tíng dū hù fǔ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 AI解释

北庭都护府》的详细解释

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重要军政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管辖今天新疆地区的一部分。它是在西突厥汗国瓦解后设立的,最初作为统辖西域地方各民族、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边疆发展的一个行政单位。

历史背景: - 设立时间北庭都护府创建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正式军政机构。 - 位置范围:它管辖着今天新疆地区的北部,包括伊犁河谷、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克苏勒盆地等地。北庭都护府的名称反映了其地理位置特点,“北庭”指代的是“北方庭院”,是对当时地域位置的一种描述。

主要职责: - 军事防御:加强边防,抵御外敌入侵。 - 行政管理:维护当地社会秩序和行政管理事务。 - 文化交流:促进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

造句

  1. 在唐朝时期,北庭都护府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沟通内地与西域的重要枢纽。
  2. 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实施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3. 唐朝在新疆设立北庭都护府后,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4.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试图揭示北庭都护府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角色。
  5. 北庭都护府的存在见证了唐朝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能力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

分词解释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tíng

1 堂阶前的院子:~院。~园。~除(“除”,台阶)。2 厅堂:~宇。~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3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法~。4 古同“廷”,朝廷。

dū,dōu

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4 总:~为一集。5 居:“~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2 救助:~护。3 掩蔽,包庇:~短。庇~。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