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的拼音、解释、组词
内圣外王的简介:
nèi shèng wài zhǔ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内备圣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风。指内外兼修,学术、德行二者具备。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邵雍传:尧夫,内圣外王之学。
1. 内备圣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风。指内外兼修,学术、德行二者具备。《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邵雍》:「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明.李贽《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自于儒家思想,尤其是宋明理学。它强调通过内在修养达到最高境界(“内圣”),从而能够外化为卓越的社会治理能力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状态(“外王”)。
内容解释
- 内圣:指个人的内心修养和精神层面的完善。在儒家传统中,“内圣”常常与道德、仁爱、智识等品质联系在一起,要求个体通过自我反思、学习经典、实践礼义等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内在品格。
- 外王:强调将上述内心的修养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或治理国家的能力。“外王”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外部体现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状态下的人能够运用智慧和德行影响他人,实现公正的社会秩序。
造句
- 王教授不仅学术水平高超,而且待人接物温文尔雅,他以“内圣外王”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
- 老李是个典型的“内圣外王”人物,平时总能看到他在社区里热心地帮助邻里解决各种问题。
- 企业家张总注重员工个人修养的提升,通过举办一系列培训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内圣”,希望通过这种内在的成长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这是将“内圣外王”的概念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例子)。
-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中方代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精神的智慧与魅力,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赏。
- 小李在工作中不断追求个人品德和职业能力的双重提升,努力做到“内圣外王”,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分词解释
内
nèi,nà
1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圣
shèng,kū
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外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王
wáng,wà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父(祖父)。~母(祖母)。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