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建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永安建制的简介:
yǒng ān jiàn zhì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
- AI解释
《永安建制》这个词汇并非标准汉语中的常见术语,它可能是一个历史或特定情境下的专有名词。从字面意义来分析,“永安”通常指的是长久安宁、稳固的状态;“建制”则多指建立的制度或规章条例。综合来看,《永安建制》可以理解为某种旨在实现长期稳定的制度建设或政策举措。
若要将其解释得更为具体,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或者上下文来解读其确切含义。例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某些时期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述用来指代某个时期的治理方针和政策体系。不过,由于资料有限,《永安建制》的具体内容无法直接确定。
以下是五个使用《永安建制》这一词组的假设性造句:
- 隋朝建立之初,为了实现长治久安,“永安建制”成为文武百官共同遵守的原则。
- 在建国初期,领导层提出了“永安建制”的理念,以确保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持久有效实施。
- 古代某位君主试图通过推行“永安建制”,来稳定政权,实现社会和谐与繁荣。
- 现今学者们研究古代历史时,也会提到某些时期实行的“永安建制”策略及其影响。
- 在一次历史研讨会中,专家讨论了不同朝代如何实施自己的“永安建制”,以期达到长久安定的目的。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基于对《永安建制》可能含义的一种假设性构建,并非真实存在的语句。如需了解更准确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资料。
分词解释
永
yǒng
1 水流长:“江之~矣”。2 久远:~远。~生。隽~。~昼(长昼)。~年(a.整年;b.长寿)。~诀。~志不忘。~垂不朽。3 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建
jiàn
1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2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3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