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的拼音、解释、组词

永济渠的简介:

yǒng jì/jǐ qú/jǔ
1.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为便利河北地区军事运输所开的运河。隋炀帝调发军民百余万,引沁水南达于河(黄河),北通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全长二千余里。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湮废;自今天津市以南的一段,唐后即专以清淇二水为源,与沁水隔绝,宋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经流同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隋炀帝时开凿的运河。南起板渚北岸,北至涿郡(今北平市东),原为征伐高丽所开凿。

《永济渠》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运河,它的得名缘于其初衷旨在确保物资能够长期稳定地运送以济运漕之需。这条渠道最早在北魏时期由著名的地理学家、政治家杨炫之所记述,在隋朝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展,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解释

永济渠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人工运河,其主要功能是用于粮食等物资的运输。它起源于今天河北省的邯郸市附近,沿京杭大运河南北走向延伸至今天的北京以东地区。此渠道不仅解决了当时农业生产与首都粮食供应之间的物流问题,也为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句

  1. 在隋朝时期,永济渠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
  2. 永济渠的存在使得远距离运输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北魏时期的《水经注》中就有关于永济渠的一些记载。
  4. 通过这条永济渠,北方的粮食可以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
  5. 历史学家常常研究永济渠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分词解释

yǒng

1 水流长:“江之~矣”。2 久远:~远。~生。隽~。~昼(长昼)。~年(a.整年;b.长寿)。~诀。~志不忘。~垂不朽。3 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jì,jǐ

1 渡,过河:同舟共~。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3 补益:无~于事。

qú,jù

1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道(亦指途径,门路)。沟~。2 大:~帅。~魁(首领)。3 方言,他:~侬(他,他们)。~辈。4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