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丝忽的拼音、解释、组词

毫厘丝忽的简介:

háo lí sī hū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 AI解释

毫厘丝忽》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其由“毫厘”、“丝忽”这两个词组合而成。我们可以逐一解析:

  1. 毫厘:在中国传统度量衡单位体系里,“毫厘”是指极小的长度单位。“毫”是十分之一(1/10),而“厘”是百分之一(1/100)。因此,一毫米等于十毫,一百毫即为一厘米;一厘米则等于十厘。在此语境下,通常用来形容非常细小、极其细微的差别。

  2. 丝忽:这里的“丝忽”也是指极小的时间单位或者极其微小的距离。“丝”在中国古度量衡中表示十分之一(1/10),而“忽”是更小的一个单位。古代将一寸分为十等分,每一分称为“丝”,每一丝再分为十等分,则为“忽”。因此,“丝忽”合起来代表极为精细、微小的程度。

综上所述,《毫厘丝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通过其构成词的含义可以看出它意指极细微、极其轻微或短暂的情况。这个词汇更倾向于描述一种极其微妙的状态或者差异,尤其是在形容非常精确度量时会用到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强调程度之微。

以下是使用“毫厘丝忽”造句的例子(基于对词语的理解和扩展):

  1. 在雕刻艺术中,每一刀之间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真是毫厘丝忽之间。
  2. 比赛的胜负有时就取决于选手之间的毫厘丝忽之差。
  3. 这两幅画作极其相似,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一些毫厘丝忽的区别。
  4. 在科研领域里,科学家们常常需要进行毫厘丝忽级别的精确测量。
  5. 他精准地掌握着每一个动作的节奏与力度,即使是一丝一毫、一刻一秒之间都做到毫厘丝忽不差。

分词解释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1 小数名,百分之一:~米。2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3 治理,整理:~正(订正)。~革(调整改革)。4 古同“嫠”,寡妇。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1 粗心,不注意:~视。疏~。~略。玩~职守。2 迅速,突然:~而。~然。~地。~高~低。3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微(极言细微)。微~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