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二的拼音、解释、组词

朝三暮二的简介:

zhāo sān mù èr
比喻主意多变。

  • AI解释

词语解析

“朝三暮二”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最初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这个故事通过描述一个养猴人与猴子之间的交流,揭示了人心中的虚伪和变通、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变化。

故事梗概

一位老人有三个儿子,他们各自分得一筐栗子。当老人年老后,不能亲自数栗子,于是将责任交给了其中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为了减少负担,决定每天早上只给猴子喂三个栗子(“朝三”),晚上再给他们两个(“暮二”)。然而,听到这一安排的猴子们并不满意,因为它们认为早晨的三个栗子比晚上多一个。

老人听到了猴子们的不满后,改变主意,说:“好吧,那我们早上给你们六个(‘朝六’),晚上不给。”此时,猴子们很高兴,表示同意。这实际上与之前的“三”加“二”的分配数量相同,但因为表述方式不同,它们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这个故事用以比喻那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表面上做出改变,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实质的结果;或者指有些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造句

  1. 老板承诺每天加班都能拿到双倍工资,结果最后竟然变成“朝三暮二”,这让我十分不满。
  2. 在会议讨论中,他一开始提出了一个方案,但当发现大家都不满意时,便立刻改口说“朝三暮二”就行,这种做法显得缺乏诚意。
  3. 他的承诺就像“朝三暮二”的猴子一样,早上说是“三”,晚上又变成了“二”,让人觉得难以信任。
  4. 这个政策听起来十分吸引人,但仔细一看,其实只是政府的“朝三暮二”手段,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5. 在这个多变的社会里,“朝三暮二”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商家为了促销会做出这样的变化,表面上给顾客带来惊喜,实则暗藏玄机。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成语“朝三暮二”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

分词解释

zhāo,cháo

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今~。明~。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1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2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