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察秋毫的简介:

míng chá qiū háo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解释-来源《成语典》

1. 目光敏锐,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语本《缠子》。后用「明察秋毫」比喻洞察一切,能看到极细微的地方。△「洞若观火」

2. #《缠子》(据《文选.卷四五.设论.班固.答宾戏》李善注引)1>董无心2>曰:「离娄3>之目,察秋毫4>之末于百步之外,可谓明矣。」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2) 董无心:东周战国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董子》一卷。 (3) 离娄:人名。黄帝时人,生卒年不详。相传能视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4)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后用以比喻细微的事物。〔参考资料〕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3. 离娄是神话中黄帝时代的人,相传他能够把百步之外的野兽细毛看得根根分明,所以董无心说,像离娄这样的人可说是视力极好了。孟子在劝谏梁惠王行仁义之道时,曾经借用离娄的视力,他说:「如果有人说,他的力量可以举起百钧(三十斤为一钧)之物,却举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视力能够看见野兽初生的细毛,却看不见一堆木柴,请问大王您会相信他吗?」梁惠王回答:「当然不会。」孟子于是又说道:「举不起一根羽毛,或看不见一堆木柴,是因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现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为大王您不肯行仁义之道,让恩泽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后来「明察秋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极细微的地方。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目光敏锐,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细毛。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的地方。【例】最优秀的侦探在于能明察秋毫,从最细微处找出破绽。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的地方。《三侠五义》第四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隐瞒。」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chá

1 仔细看,调查研究:~看。~核。观~。考~(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和思考”)。~觉。~访。~勘。~探。明~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