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的拼音、解释、组词
仆射的简介:
pū/pú shè/yè/yì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秦时设置,因古时重视武官,用善射的人掌理事物,汉以后各朝都据秦法而有此官。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职任。宋徽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小宰,此后仆射之名不复存在。《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
《仆射》这个词在古代中国具有特定的政治含义,主要用于描述官员的一个职位。在古代官制中,“仆射”是中国古代朝廷中的重要官职之一,通常为尚书省的重要长官或副首长。
详细解释
- 起源:最早的“仆射”一词出现在秦朝,到了汉代成为三公之一的少府下设官员的名称。
- 职责:不同历史时期,“仆射”的具体职责有所差异。在唐代,仆射通常是指尚书省的副首长,负责协助尚书令(或尚书右丞)处理朝廷政务,是重要的辅政职务。
- 地位:作为高级官职之一,“仆射”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造句
- 唐朝时,李靖曾任兵部仆射,深得皇帝信任,在军事领域有卓越贡献。
- 据史书记载,王珪在贞观年间担任过仆射一职,是唐太宗的重要辅臣之一。
- 在古代官僚体系中,“仆射”这样的职务往往要求候选人具备极高的政治理解和执行能力。
- 仆射这个职位虽然重要,但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因贪腐或不称职而被罢免的例子。
- 李白在《赠郭将军》诗中提到的“仆射”,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某位高级将领。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为了提供“仆射”一词的具体应用场景,并非真实发生的事件。在实际历史文献中,“仆射”的称呼通常不会出现在直接引用的诗句或文章之中。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