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的拼音、解释、组词

武汉会战的简介:

wǔ hàn huì zhàn
又称“武汉保卫战”。1938年7月,日军华中派遣军集中兵力约二十五万人,分五路沿长江南北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合围武汉。蒋介石指挥第五、第九战区约一百万人抗击。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予日军以重创。10月下旬,在日军重兵进攻下,蒋介石下令放弃武汉。

  • AI解释

武汉会战》详解

武汉会战,又称作“第三次长沙战役”或“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在1938年6月到10月之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正面战场上对抗日本侵略军的一场大规模防御性战役。

背景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大城市,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失守将使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沿岸城市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国共两党联合组成军队,誓死保卫武汉。

战役过程

  1. 初期阶段:日军从湖北、安徽等地向武汉逼近。
  2. 防御战役:中国军队在汉阳、武昌和汉口三地之间形成坚固的防线进行抵抗。
  3. 激烈战斗: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战斗非常惨烈。中国军队凭借坚强的意志力与战术智慧,在多处阵地成功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4. 战略撤退:尽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国军还是在武汉保卫战后不得不从武汉撤离。

结果

尽管未能彻底守住武汉,这次会战仍然打乱了日军南下攻略中国的计划,并延缓了他们的侵略进程。同时,它也成为了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同情与支持。


造句

  1. 历史教育:我们应当深刻了解《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从中汲取力量。
  2. 军事分析:在研究《武汉会战》时,我们可以了解到防御作战中的重要战术和策略。
  3. 文学创作:《武汉会战》中英雄儿女的英勇事迹可以作为小说素材丰富故事情节。
  4. 纪录片制作:通过重现《武汉会战》的历史场景,可以使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
  5. 教育展览:在各类纪念活动中展出与《武汉会战》相关的文物和文献资料。

分词解释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hàn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2 天河:银~。云~。气冲霄~。3 成年男人:~子。老~。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7 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