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柱国的简介:
bā zhù guó
1.北朝西魏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十六年以前﹐计有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1.北朝西魏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十六年以前﹐计有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 AI解释
《八柱国》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用来描述一种特殊的官职或爵位。在中国古代,“柱国”是一种高级军事和行政官员的身份象征,而“八柱国”则特指某一时期内八个最显赫的柱国。
解释:
在封建社会中,八柱国是皇帝授予其最为信任且战功卓著的大臣的一种特殊爵位。这一称号不仅代表了极高的地位和权力,也象征着国家的重要支柱之一。“八”是一个虚数,表示这类官员的数量众多或重要性广泛。
造句:
- 在唐朝盛世时,李靖、尉迟恭等八柱国的武将,共同守卫着大唐帝国的疆土。
- 据史书记载,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了包括徐达在内的诸多军事功臣为“八柱国”,以表彰其在平定天下中的贡献。
- 传说中的八位圣人,分别被赐予“八柱国”的称号,象征着他们对国家的重要影响和贡献。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被尊称为蜀汉的“柱国大将军”,后世便以他为原型,想象出了一个更广义上的“八柱国”形象。
- 人们常用“八柱国”来形容那些在各个领域内担任重要角色、拥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以上造句展示了古代中国对“八柱国”这一称号的理解与使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八柱国”的具体含义和实际存在形式可能会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或文学创作而有所差异。
分词解释
八
bā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柱
zhù
1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2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