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丝课的拼音、解释、组词
元丝课的简介:
yuán sī kè
1.合乎官定成色标准的一种银锭。
1.合乎官定成色标准的一种银锭。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元丝课”这一词,这可能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地区方言或者是某个文学作品中的用语。因此,要给出一个准确的“详细解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基于其字面意义进行推测:「元」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或者是一般的表示顺序或起源的意思;「丝」自然指的就是蚕丝,也可以泛指细小的东西;「课」通常指的是课程、学费或者是征税等意思。
根据这些字面的解读,我们可以想象“元丝课”可能是某个特定情境下的用语。例如,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某种特殊的税收或贡品制度可能被称作“元丝课”,或者是指一种特别制作的丝绸制品作为课税。但请注意,这只是基于字面意义的一种猜测,并没有文献依据。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假设为特定情境下的用语),以下是五个基于这种情境的造句示例:
-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商人们需要缴纳一种特别的“元丝课”,以确保他们的丝绸货物能够顺利通过。
- 纺织大师们尝试改良技术,使得制作出来的丝绸更加精致。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不得不向朝廷支付“元丝课”作为贡品。
- 虽然丝绸是古代中国非常珍贵的商品之一,但商人和工匠们在生产过程中仍需承担“元丝课”的负担,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 朝廷为了加强对丝绸之路贸易的管控,在重要城市设立了专门负责征收“元丝课”的官员,以此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了一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上“元丝课”制度的小册子,为了解当时的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对字面意义的猜测构建的示例,并非真实存在的词语或历史记录。
分词解释
元
yuán
1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3 同“圆”。4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代。~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丝
sī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课
kè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5 使交纳赋税:~税。~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