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使君的拼音、解释、组词

乌台使君的简介:

wū tái/tāi shǐ jūn
1.按察使的别称。

  • AI解释

《乌台诗案》中的“乌台”实际上是对御史台的一种别称。在古代,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百官和审理案件的重要机构,它位于皇宫西侧,因门前有两株柳树而得名“乌台”,柳在古汉语中也有黑色之意,因而被称为“乌台”。后来,“乌台”一词逐渐成为御史台的代称。《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案件之一,发生于北宋时期。

词语:乌台使君

根据以上背景信息,“乌台使君”通常是指在《乌台诗案》中被卷入或与之相关的官员。“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一种称呼,泛指州郡的行政长官。因此,在具体的语境下,“乌台使君”可能特指那些曾经担任过御史台或者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的地方官员。

造句:

  1.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被贬黄州,但他并没有成为乌台使君的典型代表。
  2. 虽然在乌台诗案后他失去了官职,但他依然保持了“使君”的风骨和气节。
  3. 这位乌台使君曾经是御史台的一员,但因言辞不慎而被牵连。
  4. 为了澄清自己的清白,这位乌台使君决定提起上诉。
  5. 在《乌台诗案》中,许多乌台使君的名字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

需要注意的是,“乌台使君”这个词语并非正式的历史或文学用语,在古代文献中也不常见。上述造句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乌台”与御史台的关系,并结合实际背景进行构建的示例。

分词解释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2 黑色的:~亮。~云。3 无,没有:化为~有。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5 同“ 呜 ”,呜乎。6 姓。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