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的拼音、解释、组词
洋行的简介:
yáng háng
1.旧指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后多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1.旧指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后多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与外国人做买卖的商店。亦指外国人在国内开设的商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这洋行并没中国字的招牌,里面金碧辉煌,都是不曾见过的宝贝。」
《洋行》这个词主要指的是清代中国设立的一种专门从事对外贸易和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一个产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洋”字特指外来的、非中国的或是现代西方的事物,而“行”则是古代汉语中对商业或行业组织的称谓。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为了更好地管理外国商人和处理国际贸易事务,中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洋行。
- 功能作用:这些洋行不仅负责对外贸易活动,还包括对外国人居留、货物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的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责。
- 特点区别:与普通的商行相比,洋行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并承担着政府赋予的相关职能。
造句
- 清朝晚期,在广州设立的十三行便是当时著名的洋行之一。
- 洋行的存在反映了清王朝试图在面对西方列强时寻找平衡点的一种努力。
- 虽然洋行曾是联系中西贸易的重要桥梁,但其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矛盾与冲突。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洋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曾经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 在研究晚清对外政策时,我们不应只关注官方文件,而应该更多地考察像洋行这样的民间机构的作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