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气节的简介:
qì jié
①坚持正义、宁死不屈的品质:民族气节|革命气节。②时令;节令:气节变换。
①坚持正义、宁死不屈的品质:民族气节|革命气节。②时令;节令:气节变换。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的志气、节操。【例】读书人讲究的是气节,岂可轻言投降?
1. 节气、节令。晋.陶渊明〈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2. 人的志气、节操。《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莽败,磐拥富赀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词语解释
气节(qì jié)是指人的高尚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临困境、挑战或危险时,能够坚守正义、原则和道德的行为准则,表现出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具体含义:
- 坚韧精神:指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坚定意志的精神。
- 高尚情操:指人所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或理想追求。
- 原则坚守:指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原则和立场。
造句
- 面对困难,他始终保持了气节,最终克服了种种挑战,取得了成功。
- 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节——当所有人都选择了放弃的时候,你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展现了极高的气节。
- 他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在遇到困难时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 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出现的人;同样地,真正的气节也是当面临挑战与困境时,仍能保持坚定信念的表现。
这些句子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示“气节”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气
qì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7 欺压:受~。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