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以子贵的拼音、解释、组词

母以子贵的简介:

mǔ yǐ zǐ guì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母亲因儿子的地位提升而尊贵。语出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后世引申为凡因儿子的缘故使母亲得到较高的荣誉或较好的享受。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

1. 本指母亲因儿子的地位提升而尊贵。语出《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后世引申为凡因儿子的缘故使母亲得到较高的荣誉或较好的享受。《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

《母以子贵》是一个成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和规范的语言中,并没有“母以子贵”这个固定成语。不过,“母以子贵”这一说法通常被用来描述母亲因儿子的地位或成就而获得某种社会地位或荣誉的现象。这种说法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指皇后因为有儿子成为皇帝或者皇子,从而使得母亲也受到尊荣。

解释

  • 背景与含义:这个词组多用于表达一个家庭的女性成员,特别是母亲,因儿子的社会地位提升而间接获得相应的荣誉或社会地位。
  • 来源:这种说法在古代中国比较常见,尤其是后宫中。皇后往往希望通过生下皇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造句

  1. 古代一些朝代的后宫中,“母以子贵”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妃嫔都期望通过生育皇子来提升自身地位。
  2.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母以子贵”这样的说法了,但仍然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比如某位母亲因儿子成功而倍感荣耀。
  3. 在某些传统家庭中,“母以子贵”的思想依然存在,家长希望子女能通过努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间接提高整个家族的社会声望。
  4. 小说《宫心计》中的情节就充分展现了“母以子贵”这一现象:皇后为了生下皇子而采取各种手段,最终因儿子成为太子而倍受宠爱。
  5. 今天,虽然社会更加公平和多元,但“母以子贵”的观念仍然在某些环境中存在。例如,在一些家庭或地区,人们可能会因为某位母亲的儿子取得了成功而给予她特别的尊重。

请注意,“母以子贵”并非正式成语,而是从传统社会文化中提炼出的一种说法。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并且可以适当地调整语句来使其更加自然和恰当。

分词解释

1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3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6 姓。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guì

1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2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3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4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5 值得看重,重视:可~。6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