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之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英法联军之役的简介:

yīng fǎ lián jūn zhī yì
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 AI解释

英法联军之役》,这是指1856年至1860年间,由英国和法国领导并参与的一场针对清王朝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军事行动。这次战争通常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英法对华远征。

详细解释

  1. 起因:这场战争的发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以及《南京条约》未解决的问题相关,特别是关于外国使节觐见清朝皇帝的礼仪问题。
  2. 过程:英法联军在当时中国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役。他们攻入北京,并洗劫了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 结果: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进一步开放了港口城市,承认了领事裁判权,并且增加了赔款额。

造句

  1. 英法联军之役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2. 这场战争中,圆明园遭到破坏,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巨大损失,也是对中国尊严的严重侵害。
  3. 英法联军之役之后,西方列强获得了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命运走向。
  4. 历史上的英法联军之役让许多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国家弱则受欺的道理,这也成为了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5. 今天,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当今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分词解释

yīng

1 花:落~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俊。群~荟萃。~才。~雄。~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华。含~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 )~。5 同“ 瑛 ”,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文。7 姓。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lián

1 连结,结合:~合。~结。~系。~络。~盟。~邦。~袂。~名。~想。~姻。~营。珠~璧合。2 对偶的语句:对~。挽~。楹~。上~。下~。3 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